蝙蝠和雷达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蝙蝠和雷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蝙蝠和雷达教案1课文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蝙蝠和雷达(生齐读课题)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过渡:想不想看看蝙蝠和雷达是怎样的?
2、分别出示图片,问:关于它们你知道些什么?(激励:你真是个知识丰富的孩子!你真是爱读书的孩子!)
过渡: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把它们连起来呢?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二、学习第二段
1、请大家把书翻到42页,快速浏览全文,在能说明蝙蝠和雷达之间联系的语句下面画上横线,完成后举手示意。
2、抽生汇报
3、生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第一处。(这是一个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这句话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过渡:还有能说明它们之间联系的句子吗?
出示第二处。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把这两处的意思说清楚吗? 过渡: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三、学习第三段
课文哪段讲了这一内容呢?那我们就一起去读一读吧!这次读老师有要求:默读第三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想想你是从哪些句子读懂的,边读边标记。
1、生自读。
2、抽生汇报。
3、指导朗读。 认识关联词“即使 也”这是一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你还知道哪些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可是、然而、却”。
4、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大家呢?
(1)生练读
(2)汇报读
过渡:读到这儿,不由得让我们产生了疑问:师引读: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 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生接读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课文4——6段为我们解开了这个疑问。请大家自由读4——6段,完成这个表格。
四、学习4——6段
品读4—6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老师出示课件) 实验次数 实验的方法 实验的结果 蝙蝠探路工具 第一次 蒙眼睛 铃铛不响 和眼睛无关 第二次 塞耳朵 铃铛响个不停 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 封嘴 铃铛响个不停 与嘴有关
1、出示要求:先自读4——6段,口头填表。再跟同桌交流、然后填表。
2、抽学生汇报,老师归纳填写。只填重点词。
3、让我们再回到文本中读一读,亲自感受一下这三次实验吧。齐读4、5段。 师引读:三次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 ),它是用( )。
5、出示两个句子进行比较。(老师这儿有一组句子,请大家读一读,看看细心的你会发现什么?)
A、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B、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1)师提问:这两个句子哪句好?为什么?你跟别人配合过吗?什么叫“配合”?(各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2)同桌讨论回答,老师指导。(蝙蝠探路时靠的是嘴和耳朵两种器官同时起作用。)
过渡:那么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汇报句子
1、快速默读第七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
2、抽生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完善示意图。
3、你能看着这个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吗?
(1)抽生试说。
(2)同桌看板书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3)全班看板书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4、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理解“反复、终于”的用词准确性。
(1) 抽学生汇报。
(2)生练读。看谁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大家。
(3)抽生汇报。
(4) 男女生赛读。
5、蝙蝠的本领真了不起,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夸夸它。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6、小结学法。
自由读文,勾画重点句子―→交流―→归纳板书―→看板书复述内容―→朗读体会。
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仿照这一部分的学习方法自学第8自然段。
六、学习第八自然段
1、边读文段,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读一读
2、同桌交流。
3、模仿板书动手画雷达的探路方法示意图,并复述。(抽生上台画)
4、看板书复述雷达探路的原理。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发现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巴,你有什么发现呢?你们真棒,真是会发现的孩子。那我们就一起来把这几道题读一读吧。
5、出示课后练习三,生齐读。
七、拓展延伸
过渡: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某种器官的构造、功能,从中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仪器、机械而 ……此处隐藏21055个字……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揭示课题:蝙蝠与雷达(齐读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初读的感受。
1、同学们真会思考,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下面就带着你们的问题默读课文,在默读课文的时候带着笔在课文中画一画写一写试着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2、读后汇报,指名同学说说读后知道些什么,开始指名中下一的学生回答,课文的大概内容指名较好的同学回答。只要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1、今天我们就当一回科学家,找出课文中蝙蝠与雷达有关系的一句话(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让学生读并提问题。过度:是啊科学也是一样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但实验一做就不可能一定会成功,找出科学家辛苦工作的一句话。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句话并说说理由。体会科学家的发明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仔细品味反复和终于。
2、哪些句子是描写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读读并说说理由,用即使也仿照着说说话。有新问题吗?(蝙蝠靠什么在夜间飞行的?)
3、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这张实验表。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第一次蒙上眼睛铃铛不响不靠眼睛
第二次塞上耳朵铃铛响要靠耳朵
第三次封住嘴铃铛响个不停要靠嘴
4、研究结果表明蝙蝠夜间飞行不用眼睛,是用耳朵和嘴巴配合起来探路的。有新问题吗?(怎样配合探路的?)接着再找找并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指名同学起来说并说说是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学生说教师板书。教师出示课件让同学上台解说。
5、受到蝙蝠夜间飞行的启示把雷达应用到飞机上,读读相关的段落。模仿老师的课件在课文的图上画一画边画边说。让同学演示演示,教师板书。教师出示课件让同学上台来解说解说。飞机就能在夜空安全驾驶了。
6、观察板书说说发现了什么?说说蝙蝠和雷达的联系。再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它们的科学联系及其依据。所以课题用和联系起来。
四、巩固课文,齐读课文。又从课文中有哪些新体会。
五、总结:
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将来为人类造福。
六、扩展练习:
课后阅读有关发明创造的书籍,把收集到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帖在教室后边的墙上作为墙报一起分享。
七、板书:
11蝙蝠和雷达
嘴超声波无线电波天线
蝙蝠障碍物雷达
耳朵超声波无线电波荧光屏
蝙蝠和雷达教案15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将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优化教学过程,帮助教师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小品。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方面,多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情景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CAI在色彩、动画、声音上比其他的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揭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蝙蝠和雷达》时,教师首先放飞机夜航的动画片:在茫茫的夜空中,一红一绿的两盏等不停地闪烁,这是飞机在夜航。幽美的夜空,神秘的亮光立刻吸引了学生,激发起探究的欲望。教师提问:飞机靠什么在夜间安全航行呢?。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科普作品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推理过程,让学生参与科学家的推理过程,经过自己的智力活动,支配、运用已有的知识,从中探求真理,发现真知,是教学的难点。CAI却可以事先安排好推理的程序和步骤,让学生直接参与,自主探索。
教学《蝙蝠和雷达》第3.4自然段。
1.教师设计好科学家三次让蝙蝠飞行的实验情况统计表,问:小朋友,让我们都来当完成这几次实验的科学家,共同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好吗?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要求:填表,各小组分别介绍三次实验的场地布置情况、试验的方法、结果以及证明的问题。
3.汇报、交流。
4.辨析词语: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句话中去掉配合起来通吗?为什么要加上配合起来。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协作学习或向老师求助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利用多媒体指导,点拨,是学习群体活动的组织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象为直观,解决重点、难点。
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和雷达利用无线电波导航原理之间的相似之处是课文的难点。这时多媒体就能发挥优势,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使用抽象变得直观、生动。 教学这一部分时:
1.多媒体演示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蝙蝠是怎样用嘴探路的?谁来把这些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并画上表示超声波进行方向的箭头?
3.说话训练:根据蝙蝠探路图,联系说话。
4.雷达是怎样导航的?(同上)
蝙蝠探路和雷达导航的原理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教者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两个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欲望,提高训练的质量。
多媒体显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
2.想象训练和说话训练:蝙蝠和雷达的对话。
如何把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个个鲜活的材料,在学生脑中动起来。教者紧扣住语言训练和想象训练这一着力点组织教学。学生学完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导航的原理,观看多媒体:蝙蝠拜访雷达。
(教师讲解:有一回,蝙蝠在晚上飞行时发现了夜航的飞机。他非常惊讶,新想:这飞机怎么也有夜间飞行的本领?经过打听,他知道了,原来是因为飞机上装有雷达。那么雷达究竟是如何帮助夜航的飞机安全飞行的呢?蝙蝠不明白。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他决定去拜访雷达。蝙蝠会向雷达问些什么问题?雷达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同座位的同学,一个做蝙蝠,一个做雷达,试着说一说,并表演蝙蝠和雷达的对话。
唤起学生感知,拓展思维空间。
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新技术,新工具又何止雷达呢?你们还知道哪些事例?
1.观看一段利用仿生学发明、创造的片子。如:鱼与船,丝茅草与锯子,鸟与飞机
2.介绍学生阅览一些仿生学方面的科普读物。
3.根据观看的片子或自己动手做实验,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鸭子和潜水员》。
课本、教材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课堂上传授知识、技能,组织讨论、学习,课外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