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反思1《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让学生理解这些美,从中受到美的教育。
一、创设情景,熏陶感染
上课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结束,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歌》来结束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回过头来美美的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二、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景美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这篇结构清晰,着重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在研读草原景色部分时,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各种形式的读,个人读、自由读、默读、教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通过读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自己的喜爱之情。此时,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尤其是写作方法的点拨: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草原的天的可爱,美丽;把写景物和感受紧密结合起来;用比喻句,把羊群比大花具体恰当地把羊群在草原上的美表现出来。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实际生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一段写景语言优美,又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敢不敢向老舍先生挑战,用自己的语言和感受把“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美景重新进行描述,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学生想象,草原上都有什么呢?用有(),有(),有()的句式进行描述,真正理解到为什么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而后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在赞扬声中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在理解作者的感受: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惊叹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觉得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为什么?分层次去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引发起激情,要抒发,要表达。然后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果你就在老舍身边,你将怎样抒发你此时的心情?使学生深层次体会到草原的美。
三、选精彩段落感悟人美
读懂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应在课文第二部分重点体现。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概括出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迎客、相见、款待、话别几个方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学重点。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这一点体现得不够明显。
主要问题:
1、学生放手不够,有迁的迹象。
2、教学目标落实的不实。如;背诵第一自然段,流于形式。
3、第二部分处理的较仓促。
4、教师的点拨语,过渡语,总结语缺乏感染力。
5、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有待研究。
语文教学反思2《语文园地》的教学,既能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语文园地四》紧扣动物主线,安排了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让学生在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的同时,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在“我的发现”板块,编者都以“对话”的形式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启发。在日积月累板块,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因日积月累板块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将会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要做的就是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去自己理解、运用。趣味语文板块是个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故事通俗易懂,教学时重点抓住有趣的对联,引导学生理解短文的趣味所在。教师鼓励学生练习讲述,课后讲给别人听,进行语言积累。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上好课:
一、回忆所学课文,归纳阅读方法
首先,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发现(说说为了能使身边的动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并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再看看小林和小东同学的发现,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他们的发现。然后,让师生归纳小结阅读方法。如:采用明贬实褒的方法能使句子变得更生动形象。最后,让学生从自己的习作实例中总结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有心人,多发现,多收获。
二、积累关于动物的成语,激励学生成长
在学习日积月累时,我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词典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关于动物的成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小组里自由读,然后
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使学生意识到这些成语中都含有动物名称,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已对成语的理解,并从中选择一些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说话练习。
为了使内容更加的丰富,在语文活动课时,我还设计了考考你环节,继续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包含动物名称的其他成语,以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激发主动积累成语的兴趣。
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这三大板块内容的教学中,是否注意了训练方式的新颖和鲜活,是否注意了“由此及彼”的适度拓展,因为这类型的教材,在传统教学中,一直被定位于“基础训练”的层面,教学的主要策略亦长期没有跳出“熟读强记”、“烂熟于胸”的怪圈,枯燥乏味之极;而今,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教学应赋予这些“死”的教材以“活”的情趣,让它深深的吸引学生。
总之,《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有一定的封闭性。如何在《 ……此处隐藏8851个字……变固有的教学思维,争取向新理念下的四有课堂迈进。
语文教学反思14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课可与本组课的学习、宽带网的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要从本组学习开始时就提出要求。请打算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的同学和打算介绍自己最想去的地方的同学做好准备。
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口语交际的兴趣。如,可以模拟现实生活,学生自由分成小组,组成“旅游团”,组内的每一个人轮流当“导游”;或者把教室布置成展览馆,展览馆里设分馆,大家轮流当不同分馆的“解说员”。教师要引导好组内交流的形式。“导游”或“解说员”和“游客”之间可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在双向、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应对的能力。
小组交流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点滴可取之处。然后在小组内评选出活动的“最佳导游”“最佳解说员”“最佳游客”。还可设置一些灵活多样的奖项,如,给搜集资料最多的学生授予“小博士奖”,给最爱提问的学生授予“小问号奖”,给进步明显的同学授予“进步奖”。
在小组交流、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可简单总一下这次活动的情况。如果大家有兴趣,还可以把这次活动搜集的资料整理好,办一次展览。
习作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想去的地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自由选择。可以将习作和口语交际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口语交际作为习作前的交流或者把习作作为口语交际前的准备。具体如何操作,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向学生作些习作方面的提示。这次习作要达到“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关键是要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如果有可能,教师可组织一次活动。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展开想象,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具体。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写好后,让学生读一读,改一改。
我的发现
这部分安排的内容是让学生发现:有些词有多个义项,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语义是不同的,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在第一组的第一个句子里,“深”是“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里的意思是指“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此外,“深”还有多个意思,
(1)深度,如,河水有三尺深;
(2)深奥,这本书内容很深,初学者不容易看懂;
(3)深刻,这件事影响很深;
(4)感情厚,他们的感情很深;
(5)(颜色)浓,如,这件衣服是深红的。
在第二组的第一句里,“封”是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在弟(出自::语文园地教学反思)”二句里“封”是封闭的意思,表现枝叶繁多,好像把森林都包起来了。
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读读这两组句子,再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自己是否能发现这些特点。教师还可再列举其他一字多义的例子,或者让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哪些字也有这样的特点。
语文教学反思15一.人磨课
《太阳》既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又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还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说明文与说明方法。说明文、说明方法的教学是比较枯燥的。科普文本教学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如何激趣、如何拓展是我在磨课过程不断地进行着思考与改进的难题。
本课的教学内容很多:太阳的知识、太阳和人类的关系、说明方法的运用、句段中的语用等,在最初的上课时,我力求面面俱,结果导致课堂太满、满堂学、但学生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重难点——说明方法的学习也没有很好地突破。因此,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
1.讲解的顺序为重难点让路:由最开始的从总结段(第8自然段)的讲解,总结出“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世界”——进而讲解到太阳和我们的密切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4—7自然段)——最后到因为太阳有如下哪些特点才能与我们关系密切(1--3自然段)的倒叙讲解,变为现在的顺叙讲解。现在的教学主线更突出、明确,教学目标更好地落实。
2.讲解详略合理安排:详细讲解的是太阳的特点(1—3自然段)。课前收集好预习单,整理好预习效果数据后,我就发现了学生对于对于文本的重点部分——说明方法的运用,只看预习单上的说明方法介绍、还是不太能理解什么样的句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于是我以学定教,在教学中必须巧妙的设计了图文并茂的课件,以文本为基础、一个说明方法一个说明方法地落实教学,在教学“太阳的特点”这一部分时、我让四人小组选择一个喜欢的特点声情并茂地朗读,并以学生喜欢的顺序进行教学。本节课中,学生顺序是从太阳的“大”到“远”再到“热”,在讲解“大”这一特点时顺势学习“作比较、打比方”两种说明方法;从为什么太阳“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因为太阳离我们很远,过渡到讲解太阳“远”这一特点,在这段的教学中学习“列数字、举例子”两种说明方法,让学生用“——”划出“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一句话、并写上“举例子”三个字、以这一句为例子学习作批注的方法;从“就算太阳离我们不远箭也不能射到它,因为太阳很热”,自然过渡到讲“热”,有了“大”和“远”的学习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四种说明方法,在讲解“热”这一段中让学生给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作批注,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从易到难,从扶到放的教学过程,扎扎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地进行重难点突破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趣、更轻松,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与老师的主体作用。非重点部分太阳和人类的关系(4—7自然段)告诉学生这是说明方法“举例子”的运用,大胆放手让学生说说这一部分列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进行充分的说的训练,教师相机进行概括——太阳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体现在:万物生存、自然现象、杀菌能力方面。继而从用关联词语“有了……才……”、“如果……就……”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过渡到“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世界”。总结全文。
3.有效拓展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太阳》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完《太阳》这篇课文后,尝试做运用说明方法的练习题。
再设计小练笔:用上本文中学到的四种说明方法来写一段介绍仙人球的话。教师设计的小练笔让学生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四种说明方法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扎扎实实的写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简而言之,教学过程实行“一课一得”的策略,巧抓文本的轴心问题重点——说明方法进行高效学习,其他语用、语法不作详细讲解,
二.课磨人
经过了本次精品课的磨课,我有不少的感触:
1.教学要落到实处,
2.语言要干脆,不要啰嗦,
3.不管什么文体的文本教学都要有激情,有趣,教师要热情高涨,学生才能学得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