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教学说课稿1说教材:
《珍贵的淡水》是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资源》的第一课。本课主要通过对日常的生活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使学生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通过对资料数据的对比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地球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匮乏,从而树立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心。
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分2课时完成。活动1“积少成多”,让学生通过测量滴水情况,调查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活动2“淡水资源知多少”,是通过对资料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了解地球的水资源分布情况;活动3“我该怎样用水”,则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制定用水计划,鼓励学生科学用水,了解节约用水的意义,培养其节水意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的规律,我拟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地球上淡水资源非常匮乏。
2、能力培养目标: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指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淡水资源的重要性作为教学重点,把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情况作为教学难点。
说学情:
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也通过《走进水世界》这一单元的学习,知道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也可以看到,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地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水域,因此学生会有水资源多得很的错误认识。加上小学生的节水意识本来就很模糊。针对这种现状,就需要学生课前围绕本课主题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关注身边的用水情况,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真实情况,了解节约用水的意义,培养其节水意识。
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跟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指导,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认识科学现象。
3、针对农村孩子,多鼓励、多引导,规范学生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法:阅读自学、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和集体交流讨论、动手操作、记录和分析数据。
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烧杯、量筒。
说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搜集数据——资料分析——讨论归纳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情景:在学校食堂的洗手池旁,由于波波洗完餐具后,没有把水龙头关好,自来水在不断地滴流。妍妍赶紧把水龙头关掉。波波却觉得水多的是,浪费几滴水不要紧。
讨论:水真的很多吗?真的不怕浪费吗?
思考: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二、活动一:积少成多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如果水龙头没关紧,不断地滴水,一天到底会浪费多少自来水?
任务:测量一个水龙头滴水一天浪费的水量。
活动:将水龙头调整到滴水状态,放一个烧杯在下面接水。10分钟后,用量筒测量烧杯里接到的自来水水量。
目的:通过学生实验,亲身感受水龙头在滴水状态下水的流失情况。
调查:调查生活中其他浪费用水的现象。
三、活动二:淡水资源知多少?
媒体:出示课本图或地球仪。
问题:观察地球仪,看看地球的水在哪里?
活动:观察地球仪寻找地球的水资源,并将发现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发现,了解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
问题:既然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广泛,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是否说明地球上的水资源十分丰富?
引导:地球上的水体虽然很多,但可被人类利用的却不多。
活动:阅读课文的资料文字,根据数据,填画模拟水资源分布比例表。
讨论:各小组根据模拟的水资源分布比例表,讨论为什么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但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十分贫乏。
媒体:播放“珍贵的淡水资源”视频。
小结:通过阅读资料和分析数据,认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贫乏,只占水资源的2.5%,而可以被人类利用的仅占淡水资源的0.3%。
四、活动三:我该怎样用水?
问题:地球水资源中,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总量的万分之一,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交流:与同学交流各自的想法。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
讨论: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活动:小组活动。根据大家了解到的情况,针对浪费水的现象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一起珍惜和爱护水资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总之,教学过程一直贯穿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以探究活动为科学学习的核心,培养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
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力求做到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小学科学教学说课稿2一、说教材
《风》是九年义务教育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空气中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初步感知空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构建风是由空气的流动形成的这一科学概念,然后模拟制作风车模型实验理解人类利用风力的原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初步归纳概括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直接感受风的力量、动手创作风车模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能根据材料,独立进行探究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
在这一课内容中还有关于风力歌的介绍,培养学生观察风力及时记录的内容。考虑到一节课容量较大,放在第二课时完成。本节课的说课主要说第一课时的内容,感受风的力量,做风车模型,理解人类对风的作用。
二、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虽然才接触科学学科,进行实验探究刚刚起步,但对于风这一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理解风的形成。这节课 ……此处隐藏9371个字……/p>
通过前面四个单元《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观察比较出事物较明显的不同点。
在设计实验方案方面,学生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学生已有设计实验的经历,并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变量控制实验是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学生对实验要控制的条件理解比较困难。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在《水》单元曾经使用过滴管进行实验,知道滴管的使用方法,但控制水滴数量方面不太熟练。
3、认知特点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上解除了自我中心性,他们会对自己的选择作出解释。
四、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处理和三年级学生实际,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位如下:
科学概念:
知道纸的吸水性有强弱,不同吸水性的纸就有不同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研究纸的吸水性强弱的实验设计,初步感受变量控制实验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2.能用简单器材做观察纸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纸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体会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3.进一步体验探究的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研究不同用途的纸”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纸的不同性能,知道人们就是利用纸的不同性能制成了不同用途的纸制品。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通过经历纸吸水性的变量控制实验,认识纸的吸水性有强弱,知道不同吸水性的纸就有不同的用途。
而从上面对学生情况分析可知,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变量控制实验,所以我把教学的难点设定为:
通过设计纸的吸水性强弱实验,初步感受变量控制实验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六、教学设想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所以本课教学的设计上,我是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把本课的立脚点放在变量控制实验上。虽然观察能力是三年级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但在前面《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这些单元的学习中都有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变量控制实验是学生初次接触,在设计变量控制实验和变量控制方面学生都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本课把立脚点放在变量控制实验上,而不是实验现象的观察上。
本课先创设情境,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出来,让学生对纸吸水性的强弱进行猜测,接着让学生带着猜测设计并动手做变量控制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有了实验的经历后,再组织学生交流变量控制实验是如何做的,有什么实验发现。最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纸的吸水性特点思考纸的不同用途,让学生知道人们就是利用纸的不同性能制成了不同用途的纸制品。
七、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环节二,实验探究;环节三,交流研讨;环节四,应用、拓展。
环节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在课的开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刚才老师在准备上课时,不小心把红墨水洒到书皮上了,现在我这里有四张纸,分别是宣纸、打印纸、牛皮纸、报纸,能用哪张把书皮上的红墨水擦干净?学生说到宣纸、报纸能把墨水擦干,因为学生曾试过把水倒洒在报纸上,发现报纸能吸水。通过这个情境能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出来,学生在选择用什么纸擦水的过程其实就是对纸吸水性强弱问题的考虑,那宣纸、打印纸、牛皮纸、报纸吸水性强弱的顺序是怎样,学生就提出不同的看法,为了要验证猜想就要进行实验探究。
环节二:实验探究(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是这课的教学重点。怎样比较纸的吸水性,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滴、插、挤),但学生提出每种实验方法都存在着问题,在试教中发现对每一种方法变量的控制都进行讨论,需要较长的时间,导致后面的交流研讨环节草草收尾。而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已在《比较水的多少》这课有训练过,所以本课对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就不展开讨论。而是在学生提出多种实验方法后,就让全班集中讨论“滴”这种方法,这样的设计能节省一些时间,使后面的交流研讨有更充裕的时间,并能把学生的关注点集中起来,使思维碰撞出火花。若学生能理解好“滴”这种方法中哪些变量需要控制,怎样控制,那对于其他实验方法中的变量控制,学生一样能掌握。
从学生对“滴”这种实验设计方案的设计中可以发现他们没有注意到实验的相同条件或只注意到其中的一个相同条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实验的相同条件,先让学生讨论他们熟悉的赛跑规则,让学生对比赛的公平性有所理解,再迁移到本课的吸水性比赛,通过赛跑规则能启发学生关注到吸水性实验的相同条件。
当小组讨论好实验的相同条件后,之前的教学设计是先让各组学生进行交流,在明确了实验要控制哪些变量、如何控制后,再让学生动手实验。但发现三年级学生在讨论变量控制实验时精神已经开始分散,学生很想马上动手实验而不是进行变量控制的讨论,于是整个课堂就变成老师和几个学生的互动,这样就达成不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与其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机械学习,不如多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哪怕有时有些尝试可能是错误的,但也能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之完善。所以我调整了教学环节的顺序,在小组讨论了“滴”的实验有哪些规则后,没有进行全班的交流直接让学生进行实验,这样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在学生有了实验体验后再进行变量控制的分析,学生对变量控制实验就有更多的认识。
环节三:交流研讨(教学难点)
学生实验后,我让其中一组的学生上来演示他们的实验过程,由于全班都是做同一实验,但实验的操作并不相同,下面的同学就立刻发现实验操作的问题,提出滴水的时候没有同时滴,没有滴同样多的水。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说出自己的看法,在热烈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思维水平得到快速提高。通过质疑和研讨就把实验的操作要点理清:同时滴、同一高度滴、滴同样多的水,这其实就是变量控制实验中要控制的变量。最后我顺势总结变量控制实验的要点,就是一个条件改变,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让学生对变量控制实验有更深的认识。通过暴露错误操作——同学相互质疑——老师总结要点的三点策略,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环节四:应用、拓展
课的最后我让学生根据宣纸和牛皮纸吸水性的特点,思考它们的用途,这是对本课知识的应用。同时也提出一个新问题:那如果要用纸做一个袋子,要想提起尽量多的东西,你会选择哪一张纸呢?自然引出了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研究纸的承受弯曲性和承受拉伸性。
八、板书设计
遵循“清晰、突出重点”的原则,本课的教学板书设计如下:
纸的吸水性
宣纸 报纸 打印纸 牛皮纸
滴水:同时 同高 同水量 纸同大小
吸水性:强 弱
用途:写毛笔字... 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