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与减说课稿

时间:2024-02-01 12:26:18
加与减说课稿

加与减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加与减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与减说课稿1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一个小熊掰玉米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4×3+4”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掌握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解题策略,实现算法多样化。

情感与态度: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

2、通过乘加、乘减式题,掌握计算顺序。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解决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去过游乐园吗?(课时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图。)

游乐园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游乐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出示4个旋转木马,每个小木马上有3人。)

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看到了4个旋转木马。

生2:我看到了每个木马都坐着3人。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都答对了。那现在大家能不能对着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

师:提得非常好,那要怎么解决呢?

生1:可以用加法:3+3+3+3=12(人)。

生2:可以用乘法:4×3=12(人)。

……

师:都算对了,不管是加法还是乘法都可以。同学们,我们前面说过加数相同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但如果有一个加数不同,那应该怎么办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第58页例5、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游乐园图,看看有什么变化?(走了一个人。)

2 小组讨论。

师:那现在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能像刚才那样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现在请同学们谈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 汇报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列出来的算式。

板书:3+3+3+2=11(人)

3+3+3+3-1=11(人)

3×3+2=11(人)

4×3-1=11(人)

师:观察算式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1:一共有4个旋转木马,有3个坐着3人,所以3+3+3,1个坐着2人,最后再加上2,所以算式是:3+3+3+2=11(人)。

生2:一共有4个旋转木马,原来每个木马上都坐着3人,就是3+3+3+3,后来走了一人,最后再减去1,所以算式是:3+3+3+3-1=11(人)。

生3:有3个旋转木马上都有3人,那就是3个3,所以3×3,还有一个旋转木马上只有2个人,最后再加上2,所以算式是:3×3+2=11(人)。

生4:一共有4个旋转木马,原来每个木马上都坐着3人,那就是4个3,所以4×3,后来走了一人,最后再减去1,所以算式是:4×3-1=11(人)

……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列出了正确算式,还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用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有道理。

4对算式进行比较,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这两道算式:3×3+2=11和3×4-1=11,与上面学习的算式4×3=12有什么不同?

生:3×3+2=11和3×4-1=11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而4×3=12只是乘法算式。

师:没错,像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叫做乘加,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做乘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乘加 乘减)

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上面的两个乘加和乘减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1: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所以计算时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生2:4×3-1就是求比4个3少1的数,所以计算时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教师小结:说得很多,乘加和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和减法。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师:同学们,看!森林里的动物开联欢会了。小猴子带来了一些礼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图:这些桃子一共有多少个呢?你能列式计算出来吗?

4×3+1=13 5×3-2=13

2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师:现在请大家做一做下面的练习,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4×3+4= 2×3-3= 5×5+5=

4×4-4= 5×3+2= 4×5-4=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

2 完成作业本第39、40页。

【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3+3+3+2=11(人)

3+3+3+3-1=1 ……此处隐藏11648个字……题(1)。先出示问题(1):买一件半袖衫和一个书包要花多少元?

师生共同列出算式54+28。教师提问:不用竖式计算谁能很快算出结果?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教师板书不同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50+20=70 (元) 4+8=12(元) 70+12=82(元)

方法二.

54+20=74(元) 74+8=82(元)

方法三.

54+30=84(元) 84-2=82(元)

……

学生还可能有其它算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于鼓励。

紧接着教师总结:上面几种算法都是正确的.哪种算法最适合自己就可以用哪种方法,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记住先进行计算的结果,再进行第二步计算.

最后,做了相应的练习题: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 34+32 36+42 37+25

32+46 54+38 45+19 15+65

3、学习问题(2)。此环节的设计和“学习问题(1)”环节的设计一样,这样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具体如下:

(1).出示问题(2):一件半袖衫比一个书包贵多少元?

教师:你能不能自己列式并试着口算出来呢?

(2)、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

54-20=34(元) 34-8=26(元)

方法二:

54-8=46(元) 46-20=26(元)

方法三:

54-30=24(元) 24+2=26(元)

……

学生还可能有其它算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于鼓励。

(3).练一练

36-20= 52-10= 34-23= 98-76=

36-24= 52-18= 90-25= 42-39=

(三)巩固应用。此环节主要以完成教材上的练习为主,教材练习题的设计难易结合,既有计算题也有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不会感觉枯燥。

(四)归纳总结.

师: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自己认为好的就是最佳的计算方法.计算时要细心认真.

(五)说板书。我的设计既简单明了,又体现本节课重难点。设计如下: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54+28=82(元)

方法一.

50+20=70 (元) 4+8=12(元) 70+12=82(元)

方法二.

54+20=74(元) 74+8=82(元)

方法三.

54+30=84(元) 84-2=82(元)

54-28=26(元)

方法一:

54-20=34(元) 34-8=26(元)

方法二:

54-8=46(元) 46-20=26(元)

方法三:

54-30=24(元) 24+2=26(元)

加与减说课稿9

一、说教材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65页。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主要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三、说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同时学会倾听、交往与合作。

2、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五、说教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生动的具体情境教学中体会连加连减的内容,并适时引导讨论法将老师的方法转变为学生的思路,达到知识构建的目的。

六、说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发,自主交流法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七、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小明坐小火车去乡下的奶奶家,课件出示口算小火车,指明学生口算。小明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喂小鸡,懂事的小明马上去帮奶奶喂小鸡。

2,新知探究

(1)教学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计算顺序。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教学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巩固练习

我通过出示几幅情境图让学生自己说一下自己观察到的,然后通过自己所说的内容列出算式。

再通过课本上的做一做加以巩固。

4,课堂小结

提出“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什么?”这个问题让同学们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加深记忆,更好的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加与减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