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浪淘沙》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浪淘沙》说课稿1【教学目标】
1,认识1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黄河气势磅礴,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作者唐代诗人刘禹锡。他创作的《浪淘沙》共九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
二,读通读顺。
请大家看着书,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多练读几遍,还可以同位互读。(板书:簸bǒ)
谁来读 请你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了。
预设:
师:同学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
评:你第一个站起来朗读,就能把生字和多音字的字音都读正确,真了不起!不过,我想问一下,曲是多音字还读qǔ你为什么读qū
师:对,你真会学习,根据字义来选择字音。谁还想读
师:同学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 哪个字音不正确
师:你想再读读吗
评:这一遍,进步真大,把字音都读准了,请坐!谁还想读
评:你把平翘舌直上和鼻音牛女都读得正确。
评:你读得很认真。字正腔圆,真好!还有谁想读 来,我们一起读。
三,读懂诗意。
1,同学们把字音都读准了,古诗的意思能读懂吗
行,那就借助注释和插图试着自己说说诗意。有不懂的字词,可以和同位交流。
2,同学们,有哪些字词还不懂吗
预设一:万里沙
为什么理解沙多 你想想万里还形容什么 对,万里沙不仅告诉我们水里夹带着大量泥沙,其实还告诉我们黄河河流漫长。
预设二:浪淘风簸
谁知道 形容浪怎样 为什么浪大 风大掀起巨浪,浪头很高,波涛汹涌。
预设三:自天涯
自什么意思,谁知道 自字典里有许多意思,其中有自己 也有 来自。你选择哪一个 自天涯的意思呢 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
3,这些字义理解了,谁能说出诗意呢 可以说一句也可以说整首诗。
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好像来自天涯。我想沿着黄河巨浪,直上银河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四,品读想象。
(过渡)诗人站在黄河边,望着滚滚的波涛,他浮想联翩写下这千古佳作。(课件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别急同学们,自己再细细地读诗,想想你眼前会浮现哪些画面 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 在这些字词下做上记号,等会儿和周围同学交流一下。
同学们,诗人用短短四行描绘出生动的画面,你最欣赏其中哪一行诗所描绘的画面呢
你想象到什么 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
预设:
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 弯—— 蜿蜒曲折 弯曲悠长 像巨龙盘旋
万里沙沙多 长 ——河流漫长 自西向东绵延万里 黄河入海流
师:你想象得真丰富呀!我们似乎身临其境了。我们仿佛来到了黄河边了!
师:再读读这一行,你还想象到什么 这个画面,有谁想补充吗
九曲
师:想读得更好吗 想象一下,九曲黄河蜿蜒曲折,怎么读
评:好一个九曲读出了黄河曲折悠长的画面。
万里沙
师:想象一下,你站在黄河边,向西望得到头吗 向东呢 再远一点呢 是呀,自西向东绵延万里,怎么读
评:真好一个万里你读出了黄河蜿蜒漫长的画面了
九曲 万里沙
师:你想象得真好,把这种想象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评:真好!你读出了黄河曲折悠长的画面了 还有谁想读
评:你想象一下,黄河入海流,一眼望不到头,带着这种感觉再读。
师: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想象。
师:想看一看黄河远景吗 (课件)解说 这就是九曲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它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
黄河多么源远流长啊!(范读)九曲黄河万里沙,来,齐读。
过渡:同学们,欣赏了黄河的远景图,你还欣赏黄河的哪一幅画面
浪淘风簸自天涯
要求:簸浪大浪高——波涛汹涌 惊涛骇浪 巨浪滔天 一泻千里
(听)奔腾咆哮 震耳欲聋 排山倒海 (感受)气势磅礴,气吞山河
自天涯长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预设 想象简单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浪大。
师:能读出这种画面吗
师: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
评:这一次,你读出了黄河的波涛汹涌。
师:有谁对这个画面还有补充
再读读浪淘风簸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师:你想象得很生动很形象,能把想象的画面(情景)读出来吗
预设一
评:你的朗读把巨浪滔天的画面展现出来了,真棒!
师: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到黄河的涛声震耳欲聋。
预设二
师: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
评:这一遍老师从你读的浪淘风簸中似乎看到黄河一浪高过一浪。
师:想象大风掀起万丈巨浪,如万马齐奔浩浩荡荡。谁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师:好,读出了巨浪排山倒海的气势 还有谁能读出黄河奔腾咆哮的气势
师:再读读这一行浪淘风簸自天涯你还想象到什么
师:就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天上来又流向天际。
预设一
评:你读出了黄河巨浪一泻千里 气吞山河的雄伟气魄。
预设二
师:你浪淘风簸一词读出了黄河波涛汹涌的画面,你再想象巨浪滚滚一泻千里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你再读
师:读得真不错!让我们感到黄河的磅礴气势。请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
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同到黄河边去亲临其境吧!(课件)解说:这是黄河源头,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一段平缓的河流,穿越峡谷 劈开万刃山 波涛滚滚向东 ……此处隐藏2073个字……情趣,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古诗的特点,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1)设境想象法:运用画面创设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发展。
(2)重点字词剖析法: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3)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积累。
五、说学法
学习古诗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内容理解方面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主导思想,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上,以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力求使课堂体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独立学、创造性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去做发现者,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理解诗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体验,不做统一的讲解,特别是学习《浪淘沙》时,诗中所阐述的道理让学生自己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做到让孩子有自己的收获。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黄河的视频,学生观看后教师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与旷阔。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浪淘沙》。(让学生观看视频,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对黄河有了直观地了解。)
(二)自主学习
A、交流资料。
1、介绍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后复用,至礼部尚书。《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
2、补充介绍。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3)牵牛、织女:即牵牛星、织女星。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织女,他们结成夫妻,因触怒王母,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阅历认知经验。所以,在课前应指导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利用课外知识的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反复咏诵诗歌,从中感悟、加深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收集资料时,老师也能加入到收集资料的行列中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可更好地调动学生收集资料的积极性,这样既填补了课堂的空白,又能增加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
B、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可用齐读、男女生分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
2、感知诗歌内容。“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这首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黄河的雄伟瑰丽。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读(或吟诵)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所以古诗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反复朗读。
本课朗读,我设计了“齐读、男女生分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初步把握情感基调。在学生充分诵读中最终达到心领神会的地步。学生经历这个熏陶感染的过程,民族文化就会最终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为他们的生命打上鲜明的民族底色。
(三)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从而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本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4、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联系对古诗已有的认知水平,反复诵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教师可以挖掘学生学习古诗的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学诗的方法,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问:谁还知道哪些诗人歌颂,赞美黄河的优美诗句呀?课件展示: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等诗句。
【在学生充分诵读诗句,深入体会诗句的意境后,通过对这些诗句的欣赏,升华主题,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到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以及奔流不息的动态美,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的静态美。】
(四)推荐阅读
刘禹锡的《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
(五)拓展作业
1、诵诗会:把自己积累的有关黄河的诗句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2、继续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传说,谚语、歌词准备举办一次“黄河,伟大的母亲!”手抄报。(课内外相结合。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这个记忆发展的最佳时期能背诵积累一些古典诗文,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本课古诗教学中让学生搜集一些描写黄河的诗句,多读,多记,重视了背诵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万汇凭吞吐”。)
七、说板书设计
黄河——银河——牛郎、织女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