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66页——分数与除法。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对于分数,学生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分数,通过直观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这节课内容之前,又进一步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初步沟通除法和分数的关系;例2明确指出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例题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在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关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本课时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分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数学概念,它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在本节课之前,学生是从“行为”(平均分物体)入手认识分数的;本节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则是对分数的进一步的理解——分数可以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突出这一点。
(二)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和理解除法与分数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并从中体会到用分数表示除法商的优越性。
能在几组例证的探索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在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规律,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掌握除法与分数的关系;难点是理解两个数相除商用分数表示。
三、教法、学法
在这一节课中,我以学生熟悉的平均分问题和分数的意义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点,借助实验操作、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经历
(b≠0)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逐步构建除法和分数之间关系的模型,学会用分数这个新的数表示除法的商。
四、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抛砖引玉。
1、把6颗糖,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颗。
2、把3颗★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颗。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块。
【设计意图:虽然只是简单的3道题目,但却复习了旧知识,同时又巧妙地引出新知识,抛砖引玉,为下面的研究埋下伏笔。】
承上启下,初步建模
1、承接前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1÷3;根据分数的意义,每人可得这块月饼的,借助月饼图可知,1块月饼的也就是块月饼。因此1÷3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用分数表示结果;其次借助数形结合,巧妙地把除法计算与分数初步联系起来。]
2、把题目改为: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4名、5名、6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3、追问:如果平均分给7名、8名、9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如果是b名同学呢?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初步理解:如果被除数是1,不管除数是几,都可以用几分之一的分数表示1÷几的商。初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下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深入探究,理解含义
出示例2: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通过“估算——猜想——验证——汇报反馈———小结”这几个环节,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3÷4的商。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两个预案,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
预案1:先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1份,就是块;再用同样的办法平均分另外2块同样大小的月饼。这样每人分得3个块,就是块。
预案2:把3块月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取其中的1份,就是3块饼的。1份有3个块,拼起来就是1块饼的,即块。
归纳类比,发现规律
1、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10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2、把7块月饼,平均分给10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3、把x块月饼,平均分给15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列出算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检测反馈,拓展提高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7÷8=9÷13=9÷8=11÷10=
2.想一想,填一填
完成书本课后做一做第2题,并添加这一道题目
通过=()÷(),说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互逆关系;通过
提问,“()可以是任何数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因为除数和分母都不能为0,所以。
3.计算下面各题的商
4÷7=1÷2=5÷3=45÷5=
9÷3=4÷5=2÷3=1÷6=
4.解决问题
(1)一位火炬手跑1千米要15分钟,平均每分钟跑几分之几千米?1÷15=(千米)
(2)如果要重新铺设一块15平方米的主席台,需要41块砖,平均每块砖占地多少平方米?15÷41=(平方米)
5.思考提高题:0.7÷2的商也能用分数表示吗?
五、教学预评及板书设计
本节课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抛——承——探——引”这几个环节,使学生经历了(b≠0)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较好地构建了除法与分数关系这一新的数学模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而且板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突破教学的难点,使本课教学目标能有效达成,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的教学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从而产生了新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这样既培养学生灵 ……此处隐藏8086个字……已有的经验会出现用表示的,这是在备课时预设到的情况。然后我接着问,还有不同的意见吗?从而引出,然后让学生想一想,究竟用哪个分数表示恰当。根据分数的意义从而得出是正确的。然后让学生再说一说为什么用表示,从而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出示第三幅图:
(1)说一说怎么表示?
(2)为什么这样表示?
根据上面的图再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用类推的方式不难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环节教学使学生对原有知识的一个补充与提升,使学生对分数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3、指导分类,揭示概念
(1)观察比较这些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大小你们能给它们分类吗?
小组讨论分类方法
(2)汇报分类结果,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
(4)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
(5)看书理解概念。
(6)举例说明真分数和假分数
(7)问:看书过程中有没有新的发现?
引出: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
讨论:为什么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等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通过看书,进一步了解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最后通过举例说明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三关:幸运考场
这一个环节主要达到两个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检测学生是否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另外一个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数,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让学生同座位交流,然后汇报,找到分数所对应的点,并说明理由。在这个环节中不仅真正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更能清楚的显示出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性,有助于对分数特性的理解。
第四关:幸运判官
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是意义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第五关:幸运冲刺
通过这组练习题,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拓展与延伸。
课后反思:
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这节课时我力图把研究带入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反思本节课教学: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闯关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学习,思维会更活跃,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佳,这正是本节课要刻意追求的境界.我的启发引导,学生的自我表现,怎样想就怎样说,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释疑,让学生以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大家思考,或帮助同学解决一个难题为荣,来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本节课上学生提出是不是真分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假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学生思维批判性、创造性的体现。所谓思维的批判性,就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辨别是非,评价优劣的一种思维品质。批判性的思维是一种事实求是,周到、缜密的思维。在教学中利用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引导孩子分析辨认;或者适当的给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启发孩子辨别真假;或是故意给出某些问题的错误解答,组织讨论,让孩子找出错误之所在和原因都可以使孩子思维批判性得到发展。思维批判性的发展会促使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都得到提高。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使学生在中学数学“分类讨论”题中如鱼得水。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我们必须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着人性的展示和发展,充满着感情的交融与碰撞,课堂应是我们共同的精神成长的乐园。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知识---约分。
一、教材简析
此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师大版五年级小学数学下册约分。约分是在学习了分数与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内容为学生学习分数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约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大多学生能较快的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为约分方法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学习本课应该较为容易。但快速并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对少部分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2、理解约分的意义,激活已学的知识探讨约分的方法,进而理解最简分数的形成,通过交流比较,形成自己的约分技巧。
3、觉察到分数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愿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这些知识。
四、教学重点:
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五、教学难点:
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六、教法与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经历探索,理解约分含义,约分方法的全过程,。
七、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积极有趣,富有思考性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并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学,主动参与探究,发现规律,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八、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第一步,复习铺垫,在这里我设计三道练习,第一个是找分子,分母的公因数,然后是2,3,5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些知识的复习都是为本堂课服务的。
(二)、实践探究,理解约分的含义。
1、由图形来说明一组分数的大小
2、经历约分的过程,逐次约分法。一次约分法。
3、总结得出约分的概念。
4、引导迁移,掌握约分的方法。
5、约分书写的格式
6、约分练习,通过练习的讲解,让学生总结出什么是最简分数。
(三)、巩固深化、培养技能。
此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梯度性练习。
这是第一,目的是巩固最简分数的概念和约分的方法。其中这里包括两个练习。
第二,使学生感受约分在比较大小中的应用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并不抽象;感受有价值的数学。
(四)、课堂小结、回顾梳理。
及时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和梳理,加深学习的印象。
以上是我的说课设计,还会有待完善之处,恳请大家来指正。谢谢大家!